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正文
林光朝谥议 南宋 · 牟子才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七○八
议曰:国家自过江来,「丰芑」「菁莪」之泽浃于人也深。
虽中更嫚秦挫揠,而封培之久,根苗未尽。
逮至隆、乾之间,文章之士复振而起,如玉山汪公,遂初尤公梅溪王公,于湖张公,巽岩李公兼山黄公东莱吕公诚斋杨公后溪刘公,殆不可胜数。
后来继踵,学问如朱、张二子,词章如周、洪诸贤,并生错出,亦非一人。
然尝论之,此八九公虽出处不同,用舍各异,然皆挺然自立,不肯少贬以求合,所以光明俊伟著于时而垂于后者,非以其也,以其节也。
不高则不传,文高矣,而节不能与俱高,则虽传而不久。
故有者必有节,有节者不必有,君子惟其节之为贵也。
工部侍郎林公光朝,于八九公者,皆其辈流也,其真所谓有是文、有是节者乎。
公学通六经,旁贯百氏,发而为文,森严奥美,精深简古,不事雕镌。
下视骚词,为他人数百言不能道者,公直数语,雍容有馀。
所谓清庙朱弦,一唱而三叹者也。
平生未尝著书,惟于《易》、《书》、《诗》、《礼》精通默识,间为章句,口授学者,使之心通理解。
尝曰:「道之全体存乎太虚,六经既发明之。
后世注解,固已支离,若复增加,道愈远矣」。
四方之士抠衣从学者,岁不下数百人,时论翕然有南夫子之号,而吾党之士识与不识,皆以艾轩尊之。
朱文公谓公为后学之所观仰,叶水心谓公为时人之所推尊。
著庭刘宾之则曰:「艾轩吾师也」。
故相陈正献公则曰:「艾轩吾友也」。
其为人所尊敬如此。
公为祭酒,车驾幸学,命讲《中庸》。
公谓「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,所以行之者一也。
一乃中庸」。
孝宗嘉叹,以为此说深得圣人之旨,盖先儒所未及。
天下之士固莫不知有林公矣,及退而考其平生出处大节,则有卓然大可观者。
龙大渊、曾觌以潜邸恩宠进,隆兴初,公与刘复之进对,颇及二人罪,由是补县。
乾道七年三月张说再除佥书
公时在著庭,不肯出贺,遂出为广西提刑
淳熙四年,为中书舍人
五月谢廓然赐出身,除殿中侍御史
命从中出,公疑之,不肯书黄。
以为科目太汎,名器太轻,非所以开张正涂,诱来谠论。
天子知公决不奉诏,改授工部侍郎,不拜而去。
隆兴迄淳熙,二十年间,公出使入朝,徇义忘私,几三仕而三已,前此所未有也。
然则公之节为何如哉!
公没才六年,莆之士思其矩范,愿为立祠。
太守喜曰:「古所谓乡先生殁而可祭于社者,非斯人其谁」?
乃遂祠之。
岁慆月迈,子孙湮微,仅有赵忠定公所立祠堂之记犹存。
忠定即公之门人也,其子必愿帅福,遂从莆士之请,具申于朝,请所以易其名。
朝廷从之。
按:《艾轩集》附录,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。
丹阳集序 宋 · 孙觌
 出处:全宋文卷三四七六、《鸿庆居士文集》卷三○、道光《江阴县志》卷二五、光绪《常郡八邑艺文志》卷五、民国《江阴县续志》卷一九
孔子之徒三千,设四科,列颜、闵以下十人,而文学、政事,虽游、夏、求、由之贤不可得而兼也。
将相大臣端委一堂,折冲万里,以身进退,为国轻重,其视文章一小伎耳,固无羡于空言。
儒学之士奋身事主以就功名,时命大谬,则退处一室著书立言,张皇大中,启悟后觉,虽不见于事业,亦足以不朽矣。
二者不可得而兼,亦其势然欤?
左宣奉大夫显谟阁待制丹阳公,自髫丱以奇童名里中。
年十六,随计诣京师,连三荐至礼部,遂收其科。
文节林公子中爱其文,荐试学官,公以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三经应诏,又试宏词,皆中第一,于是名声隐然动京师
始去州县,更内外学官之选,校中秘书,入尚书为郎。
当是时,天子辑瑞应,蒐讲弥文,报礼上下,四方以符瑞来告者不可胜数,大臣表贺皆出公手,瑰奇英丽,独步一时。
公卿大夫交口誉叹,谓公即日典司制命,施之朝廷,荐之郊庙,以追汤盘、周诰、商诗、鲁颂之作。
稍迁太常少卿国子祭酒,擢大司成,遂跻法从。
会新宰相用事,与公有连,补郡去国。
公聪明疏达,典数大州,首除一二凶猾之乱治者寘诸法,然后简节疏目,以柔道理之。
而尤详于折狱,躬自临听,不以属吏,往往得其情于片言,以故所涖多平反,无侵冤者。
燕山之役,诏州县率免夫钱,而以乏军兴俟官吏之不如诏者。
公时守湖,度六县民力所不堪,奏蠲其半,湖人至今思之。
公施于政事又如此。
既没,有司议行易名,以道德博闻曰文,安乐抚民曰康,公应二法,谥曰文康
政事文学,可谓兼得之,而卒不大用,可为天下惜者也。
公之子吏部侍郎立方,裒次公诗文八十卷,号《文康丹阳集》。
天德地业、五材万物变化隐显钜细之要、世治乱、人贤不肖、事之得失是非兴坏之理,尽载此书。
而尤喜为诗,喜怒穷泰,悲忧愉佚,淩高眺迥,饮酒歌呼,杂然有触于中,则大篇长句,援笔立成,不改定一字,非如前世之士以一能一技列于儒林者比也。
某与公同州里,视公为前辈盛德,而与公群从游最久,故蓄公诗文为多,校今所藏,犹有在八十卷之外者,侍郎公方纪次别集未出也。
残年投老,复睹钜丽,如获拱宝,三叹之馀,乃序次以为公书首。
公讳胜仲字鲁卿常州江阴县人
遗奏上,赠特进云。
文安公帖跋 宋 · 余谦一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二一○、《莆阳文献》卷七
右,先文安公遗墨一纸,于里巷学童剪截故纸中得之,虽不甚完,犹得五十八字。
盖宦游他乡,与母家延陵氏所作也。
方承平时,公之真迹悬金莫能致,况兵火后乎?
冷笏旧毡,诚吾家至宝。
此纸为家书内幅,不过候问彝恭尔。
然笃实忠厚,蔼然见于情文,自其本求之,孝之所推也;
端方严重,凛然见于翰墨,由其内观之,敬之所形也。
书法,心法也;
心法,家法也。
艾轩先生论公父子,尝媲之万石君家。
一言以蔽之,亦曰孝谨而已。
乌乎,后之人其勿替之哉!
溪书艾轩网山诗后 宋 · 余谦一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二一○、《永乐大典》卷九○九
艾轩、网山讲道水南城山清湖,乃暇日登临赋咏之地,求之孔门,与沂上之春风咏归同一趣也。
所赋诗仅存一二篇,溪翁尝追书之,刻石于城山祠下,爱其诗者每以他作不传为恨。
余曰:天光野色,禽语花香,之风,蓉之月,凡在湖山境界中,皆先生诗也。
岂惟诗哉,默而识之,先生道固在是矣。
翁真迹旧藏艾轩孙清湖林氏,今得一寓目焉,乃书而归之。
赵谷林四绝句 其四 清 · 厉鹗
七言绝句 押歌韵 出处:樊榭山房续集卷第六
短笺犹在泪痕多,万事风花瞥眼过。
还似修文深巷里,十年残梦唤何波(用林艾轩哭徐删定诗意)
城山林艾轩 宋 · 方公权
七言律诗 押元韵
履斋早岁及朱门,末后通家得艾轩
德义远从王父父,典刑愧忝外孙孙。
世无前辈吾安仰,师有传人道始尊。
欲问先生游历处,庭前老树或能言清郑杰《闽诗录》丙集卷一五)
潘善甫诗序 宋末元初 · 牟巘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二二九、《陵阳先生集》卷一四
闽多诗人,然不可以一槩论。
晦翁刘屏山东莱林艾轩,其渊源皆在闽。
晦翁胡籍溪诗,屏山和之;
艾轩题渔梁诗,东莱和之。
屏山固非诗人诗也。
晦翁经筵敖臞庵太学诸生,作《追送赋》。
甲寅行吊,甚哀而愤愈急;
毁《江湖集》,婴奇祸而名愈高,为诗人重矣。
潘紫岩早岁已奇,人谓太白、子瞻后身。
及奉大对,极言巴陵,虽策名第三人,而立朝才数日;
摈远流落,犹论巴陵不置,以终其身。
铭其藏者八。
百国之同,不能止一士之异,此世教所谓民彝,其有关于国论者如此。
他诗人如赵仲白之流不必论,而其已贵者亦不暇论,紫岩尤足为诗人重矣。
予尝为之庾幕,紫岩补处也。
所题诗在姑苏台柱。
每慨想其人,恨不得见,今乃见其从子善甫焉。
善甫久寓吴,名弥坚,实用庭坚之字,素慕名节,力学,工于诗,殆紫岩一枝之横出。
世之为晚唐者,不鍜鍊以为工,则糟粕以为淡,刻鹄不成,诗道日替。
善甫虽不区区为如此之诗,而气脉厚,格力遒,自有意度,不见剞劂。
予益喜潘氏有诗人。
后村谓紫岩脱去笔墨畦径,秀拔精妙。
其后益进德,铲奇崛,趋平粹,以善甫之能,加之以学,为此岂难哉?
予尤愿善甫家法之外,益求之朱、吕氏,闽中之渊源,则不但诗人之诗而已。
善甫又尝为稽山山长,读书讲学有所得,其进盖未可量也。
次韵郑夹漈林时隐霆芹斋诗 南宋 · 方翥
七言律诗 押尤韵
邓侯牵挽政难留,六十年来亦倦游。
至竟眼高无俗韵,不因人唤始回头。
江湖白鸟缘应熟,尘土乌靴心少休。
可笑山翁痴未已,欲成吏隐更何由宋林光朝艾轩集》卷一附)
嶰谷斋壁悬范文穆公重复漓山水月洞铭拓本同人共题其后 清 · 全祖望
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:七峰草堂唱和集
山馆宝刻多,四壁足清供。
瞥见石湖文,雅为漓山重。
缓带思高轩,骖鸾溯逸鞚。
刀兵泯忧虞,水月互生动。
湍流石阙通,圆魄天门羾。
赤鲤游碧霄,古蟾堕深洞。
虹梁似捲篷,引我卧游梦。
阿谁来伧艾,易名竟妄贡(时有土人易洞名曰朝阳)
考證有词人,次山足伯仲。
同来亦文雄,艾轩洵老凤。
肇锡取旧闻,穆清如古颂。
想见挥笔时,云壑纷横纵。
妙拓何苍苍,鉴题良友共。
桂林渺何处,遥天落霜凇。
德寿宫答允诰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○二二、《玉堂类稿》卷一
再览来章,具孚至意。
云阳奉玉,本躬致于精禋;
则宣室受釐,尚何嫌于专飨。
乃侈乾坤之贶,用为父母之光。
顾方自乐于冲虚,兹用力辞于称谓。
而劳烦警跸,勤动󲦤绅。
必欲加巍巍荡荡之名,盖将致尊尊亲亲之谊。
实我家之盛典,度载籍之前闻。
使绵区形孝治之风,而信史纪圣人之行。
勉抑执谦之志,良深溢美之惭。
赵雄再辞免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批答淳熙三年八月六日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○三一、《玉堂类稿》卷九 创作地点:浙江省杭州市
省表具之。
用三杰而运帷筹,高皇所以受命;
与数公而参国议,光武所以中兴。
眷予枢府之庭,本我兵师之柄。
并登英望,庸协前规。
卿气养大刚,才全文武。
风采闻于天下,议论屈其坐人。
任职孜孜,有忘己相公家之意;
告犹衮衮,皆竭诚强王室之言。
故眷知隆于一见之初,而登用决于再来之际。
允是大任,合于佥谋。
念成涣之已迟,何撝谦之太过?
所辞宜不允,仍断来章。
王淮再辞免除同知枢密院事口宣淳熙三年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○三五、《玉堂类稿》卷一二 创作地点:浙江省杭州市
有敕:枢庭置贰,兵政所关。
乃眷旧劳,是加新渥。
已谅执谦之志,亟思承命之恭。
请重明节第三表9月4日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○七三、《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》卷一上
臣等言:近再上表乞以九月四日为重明节,伏奉批答不允者。
渊听未回,确尔执谦之意;
忱辞允协,歉然归美之诚。
彝典不可以久稽,众心不可以累咈。
敢控喁喁之请,再干穆穆之光。
臣等中谢。)窃以民之戴君,自古有训;
礼之饰治,后世犹详。
惟大德得其名,故因诞弥而纪节;
虽先王未之有,亦容增益之随时。
当渚虹枢电之辰,受岳贡川珍之集。
乃同常日,夫岂人情?
今者博士议郎周执于廷,秩宗奉常各扬其职。
必期得请,畴敢自安?
伏望皇帝陛下圣度兼容,大明委照。
帝辞三祝,足昭挹损之怀;
臣同一心,终冀允俞之命。
臣等无任。
袁秘丞说友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○八○、《省斋文稿》卷二五
辍掾西枢,转丞东壁。
切考在昔,不轻此除。
肇自魏朝,典尚书之奏事;
逮于梁日,为天下之清官。
不有伟人,孰当遴选?
某官风规秀整,器度恢宏。
学探左右之原,文蔼中和之气。
圭璋特达,当径荐于圆丘;
车路逶迟,姑安行于通道。
属闻擢序,良穆师言。
盖声名积日以昭彰,故英俊望风而倾附。
损受以益,兹有友三;
官惟其人,固皆第一。
某适叨载笔,偶际登瀛。
坠贶长笺,愧执谦之太过;
披观健论,叹陈义之弥高。
感服交深,叙陈难尽。
成都刘敷学正启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○八一、《省斋文稿》卷二六
学士之班,仍行台之寄。
讫宽西顾,实兆东归。
恭惟某官仁义被躬,忠嘉致主。
自缀尚书之履,屡开刺史之天。
朅镇坤维,尤高治最。
粤若张忠定之定,与夫赵清献之清。
人之所难,公则甚易。
此遐方所以借留而莫肯舍,圣主所以因任而不忍违。
然弼谐之功,急于蕃宣;
左右之助,重于远外。
窃窥虚伫,看即延登。
某比勤万里之书,深愧一谦之德。
永言欣,难尽敷陈。
镇江钱参政良臣淳熙九年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○八一、《省斋文稿》卷二六、光绪《丹徒县志》卷五四 创作地点:浙江省杭州市
兹审起从绿野,往镇朱方。
千骑一临,群情胥庆。
恭惟某官才宏而德备,学粹而文雄。
天子以为通儒,国人佥曰良弼。
茂摅经济之术,久著赞襄之功。
将遂冠于台衡,乃暂仪于岳牧。
昔以王人总饷,已得军民之欢;
今由政路分符,宜增棨戟之重。
适千里荐饥之后,正九重旰食之时。
条教甫颁,顾忧顿释。
倾耳裤襦之咏,指期衮绣之归。
某方治书邮,首勤缄翰。
深佩撝谦之意,难施愧汗之颜。
气序益暄,抚绥多暇。
愿精调于鼎养,以大慰于岩瞻
少保钱参政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○八二、《省斋文稿》卷二七
画兖绣裳,际两宫之内禅;
篆车希冕,跻左棘之崇资。
弗获控词,惟惭虚受。
窃念某都无术业,但有遭逢。
十载政涂,皆尸禄素餐之日;
千龄圣旦,适处中当轴之辰。
既极文阶,遂联孤保
繄褒迁之特异,由幸会之非常。
跼蹐拜恩,忸怩就列。
兹盖伏遇某官德推辅世,志切泽民。
紫枢之长方虚,绿野之游何慕?
俯眷趣承之旧,每加奖予之深。
坐使叨尘,夐超伦比。
某方兹入谢,正尔驰辞。
已勤削牍之临,备纫鸣谦之意。
其为感怍,罔既敷陈。
赵丞相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○八二、《省斋文稿》卷二七
伏审就加恩渥,因任藩符。
隆一品之文阶,增十连之壮观。
诏除甫下,众听咸孚。
窃以赐位之崇,有邦所重。
若稽汉制,于上公而比隆;
爰暨祐陵,非旧弼而弗授。
任蕃宣之重,必加称谓之殊。
久虚厥官,今见盛举。
恭惟某官忠醇简亮,博大通明
奥学丘、轲之传,家言稷、契之合。
身仪廊庙,名震华夷。
姬旦居周,奠枕底庶邦之靖;
召公分陕,憩棠踰四载之期。
虽怀归屡贡于封章,而注想弥深于宸扆。
土疆未复,正需燮伐之谋;
揆岳迭居,还徯调元之拜。
兹扬邦涣,知耸民瞻
某尝布庆缄,未修公牍。
重荷能谦之施,实增不敏之惭。
其在倾依,莫胜借喻。
回潘倅杨倅状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○八三、《省斋文稿》卷二七
海沂之康,盍歌别驾之政;
邦国是有,当颂大夫之宜。
何期贱生,反辱奇语。
虽佩过谦之施,曷胜倒置之惭?
回丰漕生日启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○八三、《省斋文稿》卷二七、《古今事文类聚》前集卷四四
某窃以诵哀父母之诗,每感左垂之日;
读寡兄弟之礼,况当右拱之时。
曾未释于端忧,敢与闻于赞喜?
伏蒙某官嘘枯意重,漱润才清。
笃联事之至情,致执谦之善颂。
既迈吉甫穆如之作,又形仲尼仁者之言。
申以醪牵,重之仪物。
恭敬而实,兼备于未将;
正则而均,有光于初度。
其为心感,尚俟面陈。
敢冀逮慈,特垂孚照。